编者按:
蛇年伊始,万象更新。
为贯彻落实全市工作动员会精神,按照市文旅局的部署安排,乘会议东风,顺势而为,乘势而上,本会“举行主席团成员书画艺术展”,在东方书画《艺海撷英》专栏,集中一段时间,陆续推送主席团成员的书画作品。推送发布,以主席团成员个人提供书画作品的时间为序,不分先后。
东方书画《艺海撷英》,以艺术语言,传承书画艺术,讲好潍坊故事,为建设更好潍坊、更好文旅贡献联谊会的文化力量。
孙学科先生
孙学科艺术简介
作品选登欣赏
录苏舜钦《过苏州》138x69cm
录王安石《太白岭》138x69cm
录恽寿平题画诗138x69cm
录裴迪诗138x69cm
录李白诗180x97cm
录唐诗《空水共澄鲜》138x69cm
录于谦《和梅花百咏》138x69cm
录张籍《宿江店》100x55cm
录王勃《滕王阁》180x97cm
录王僧雯《笔意赞》138x69cm
录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100x55cm
录王阳明《西湖》138x69cm
录杜甫诗100x55cm
录赵子固《论书》138x69cm
录吴镇《题画诗》138x69cm
录黄山谷《论书》180x97cm
墨韵传承 艺海求索
文/端木向宇
孙学科先生,在书法艺术的广袤天地中,他以笔为剑,以墨为魂,在宣纸之上挥毫泼墨,书写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,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孙学科,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,从最初对楷隶的研习,到后来深入学习“二王”、张旭、怀素、米芾、黄庭坚、王铎等书法大家,他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,博采众长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他主攻行草,其书法作品追求自然,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融会新意,追求书法的法度与个人的情感、思想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。
在创作时,孙学科能够挥洒自如,点划到位。他充分调动方圆、顿挫、点划、浓淡、干湿、大小、快慢等技法,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韵味。他的草书作品更是讲究书写速度与节奏的变化,注重汉字分离、组合、结构的情态,以及书写中的情感表现。在他的笔下,草书几乎通篇字字相连,偶有不连接处,也是笔断意连,上下笔意贯串,首尾呼应相顾,血脉相通,有一种笔墨飞舞、一气呵成的气势。在运笔过程中,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,都似乎险象丛生,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,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,而有玲珑飞动之姿。
除了个人的艺术创作,孙学科还积极投身于书法艺术的推广和传承工作。作为联谊会主席,他肩负着推动书法艺术传承发展的重任。在他的带领下,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书画展览活动,如“同心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”书画精品展、“诗和远 更好潍坊”国庆75周年书画展等。这些展览不仅为书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,也吸引了大量书画爱好者的参与,促进了不同书画艺术家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,为当地文化生活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。
在谈到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时,孙学科表示,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在现代社会,虽然科技的发展使得书写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但书法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依然不可替代。他认为,传承书法艺术不仅要注重技艺的传授,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,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背后的历史、文化和精神。同时,他也鼓励年轻一代的书家要勇于创新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个人的风格,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。
墨韵传承,艺海求索。孙学科就像一位在书法艺术领域的行者,他用手中的笔,书写着对书法的热爱,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。对于未来的艺术追求,他表示,将继续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,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。希望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,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不断求索。同时,他也将继续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推广和传承工作,通过面向社会、面向会员举办展览、开展培训、讲座,或进企业、到社区、进学校等方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艺术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(作者系作家、艺术评论家、著名媒体人)
投稿邮箱:dfshw@163.com
网 址:www.dfshw.com
编 辑:于兆顺
©版权所有: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 未经同意,请勿转载 鲁ICP备11009847号-1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302号
地点:潍坊奎文区行政街80号
联系电话:15666236279
邮箱:dfshw@163.com